關於醫家<郭照幹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中醫診斷法中的尿液觀察

中醫診斷中,通過觀察大便和小便是否正常來評估人體健康狀況是非常重要的。尿液的顏色與體內臟腑的寒熱狀態有著密切聯繫。自古以來,中醫就開始研究尿液顏色與疾病的關係,而現代醫學也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。

尿液顏色與五臟六腑

無論是現代醫學還是中醫都認為,尿液可以反映身體疾病的情況。尿液主要由水、鹽、尿素及尿酸組成,腎臟負責排除血液中的廢物。尿液顏色受食物、藥物或疾病影響,主要來源於尿色素或尿膽素。

在中醫理論中,小便的形成與腎和膀胱的功能相關,並且還涉及肺臟的肅降、脾臟的運化、三焦的通調以及津液的盈虧。因此,通過觀察小便的變化,可以診斷出腎臟、膀胱、肺臟、脾臟、三焦等器官的病變,並瞭解津液的多寡和病性的寒熱虛實。

7種尿液顏色與型態及其相應經絡型態

  1. 小便清長:指小便次數和量增多,質地清稀無異味。通常見於陽虛寒證患者,特別是脾腎陽虛者。這種情況下,可能因為體內過於寒冷導致汗液不排出而水液向下導入膀胱。
  2. 小便短黃:深黃色尿液常見於體內實熱的人群。這類人群往往少陽經(三焦經、膽經)和陽明經(大腸經、胃經)出現實證。
  3. 小便帶血:可能是由於體內太熱、心火旺盛、脾腎不固或濕熱蘊結膀胱引起。需要警惕泌尿道感染或其他嚴重疾病。
  4. 小便混濁:如果尿液呈現乳白色或含有膿狀物質,可能是尿道感染或其它泌尿系統問題。在中醫中,這被認為是由於脾腎虧虛或濕熱下注所致。
  5. 小便涓滴不淨:隨著年齡增長,男性可能會遇到攝護腺肥大的問題,導致排尿困難。這通常與腎陽虛衰有關。
  6. 小便夾石:當尿中含沙石時,稱為“石淋”,與現代醫學中的泌尿道結石相似。中醫視之為濕熱或肝鬱化火所引起的。
  7. 尿液怪味道:尿液異常的味道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徵兆,如糖尿病會產生爛蘋果味,肝病則可能伴有難聞的阿摩尼亞味。

總之,通過觀察尿液的顏色、性狀以及氣味,人們能夠獲取關於自身健康的寶貴信息。定期檢查自己的尿液,根據上述指標調整生活方式,對於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具有重要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