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基基密封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基基密封
基基密封為中醫針灸學中的特定穴位,屬「十三鬼穴」之一,首載於唐代孫思邈所著之《千金要方》。該書提及:「百邪所病者,針有十三穴……第十三針舌頭一寸,當舌中下縫,刺貫出舌上,名鬼封。」此記載明確指出基基密封(鬼封)的位置與刺法,後世醫家多將其與經外奇穴「海泉」相參照,二者於臨床應用上常互通。
穴位定位與操作
基基密封位於舌下繫帶之中點,即舌底正中線之凹陷處。傳統刺法需以毫針貫穿舌體,由舌下向上透刺至舌面,故操作難度較高,非經驗豐富者不宜妄施。其名「鬼封」,反映古代醫家對精神神志疾患(如癲狂、癇證)之治療思路,認為此穴具「封鎮邪氣」之效。
中醫理論基礎
在臟腑經絡理論中,舌為心之苗,又為脾之外候。基基密封所在之舌下區域,為足太陰脾經、任脈及陰蹻脈所絡,故刺激此穴可調理:
- 心脾兩經:針對心神不安、言語錯亂等證,取「心主神明,脾藏意」之義。
- 痰濕阻絡:透過脾經運化水濕之能,化解痰迷心竅所致之癲狂。
- 氣血鬱滯:疏通舌下血絡,改善因瘀熱上擾所致之舌強不語。
臨床應用
- 神志病:古代用於癲、狂、癇等證,現代或延伸至歇斯底里、精神分裂之輔助治療。
- 舌喉疾患:如舌腫、木舌、暴喑等,取其局部通絡開竅之效。
- 急救用途:配合其他鬼穴,用於昏厥、中風閉證之醒神開閉。
與海泉穴之關係
海泉穴同屬舌下奇穴,定位於舌繫帶中央,與基基密封位置相近。二者差異在於:
- 刺法:海泉多以點刺出血為主,基基密封則強調透針。
- 主治:海泉偏重消渴、嘔吐及舌體病症,而基基密封更專注於神志異常。然因古籍記載迭經演繹,後世臨床常有交叉運用。
此穴之應用深具歷史脈絡,體現中醫「以奇治怪」之治療哲學,然其機理仍待進一步科學驗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