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骨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骨痺,病名。
1.風寒濕邪內搏於骨所致骨節疼痛,肢體沈重之證。多因骨髓空虛,致邪氣乘隙侵襲。《素問.長刺節論》:「病在骨,骨重不可舉,骨髓酸痛,寒氣至,名曰骨痺。」證見骨節疼痛,四肢沈重難舉,有麻冷感。治宜補腎祛邪,用安腎丸、附子獨活湯等方。
2.指腎痺。《癥因脈治》卷三:「腎痺之癥,即骨痺也。」詳腎痺條。
3.指寒痺、痛痺。《醫宗必讀.痺》:「骨痺即寒痺、痛痺也。」其證痛苦切心,四肢攣急,關節浮腫。參見寒痺、痛痺條。
骨痺,是一種由風寒濕邪侵襲人體骨髓所導致的疾病。其主要症狀為骨節疼痛、肢體沉重,嚴重者甚至會出現麻木、冰冷的感覺。
病因
骨痺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風寒濕邪侵襲:風寒濕邪是引起骨痺的主要原因。風寒濕邪侵襲人體後,會導致骨髓空虛,從而使邪氣乘虛而入,導致骨痺的發生。
- 腎虛:腎虛也是引起骨痺的重要原因。腎主骨,腎虛則骨髓空虛,從而導致骨痺的發生。
- 外傷:外傷也是引起骨痺的常見原因。外傷導致骨骼損傷,會使骨髓受到刺激,從而導致骨痺的發生。
症狀
骨痺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骨節疼痛:骨痺最主要的症狀就是骨節疼痛。疼痛的部位多位於腰部、膝關節、踝關節等部位。疼痛的性質多為刺痛、灼痛或酸痛。
- 肢體沉重:骨痺患者常常會感到肢體沉重,四肢難以活動。
- 麻木、冰冷:嚴重的骨痺患者,還會出現麻木、冰冷的感覺。
診斷
骨痺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相關檢查來進行。
治療
骨痺的治療主要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。常用的中藥有附子、乾薑、肉桂、獨活、防風、白芷等。此外,針灸、推拿等中醫外治方法,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。
預防
骨痺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- 注意保暖:在寒冷的季節,要注意保暖,避免風寒濕邪侵襲。
- 增強體質:平時要注意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,提高抵抗力。
- 避免外傷:避免外傷,以免導致骨骼損傷,引起骨痺。
結語
骨痺是一種由風寒濕邪侵襲人體骨髓所導致的疾病。其主要症狀為骨節疼痛、肢體沉重,嚴重者甚至會出現麻木、冰冷的感覺。骨痺的治療主要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。常用的中藥有附子、乾薑、肉桂、獨活、防風、白芷等。此外,針灸、推拿等中醫外治方法,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。骨痺的預防主要包括注意保暖、增強體質、避免外傷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