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肚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肚脹,中醫名詞,即腹滿。《傷寒明理論》卷一:「腹滿者,俗謂之肚脹是也。」肚脹是指腹部脹滿,有壓痛,常見於消化系統疾病,如胃炎、胃潰瘍、腸炎、腸梗阻等。肚脹的病因多與飲食不節、情志不遂、外感六淫等因素有關。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,可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出現腹脹。情志不遂,如長期抑鬱、焦慮、緊張等,可導致肝氣鬱結,脾失健運,出現腹脹。外感六淫,如風寒、濕邪等侵襲人體,可導致脾胃受損,出現腹脹。

肚脹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、疼痛、噯氣、放屁等。腹部脹滿,可為輕度或重度,常在進食後加重,平臥時減輕。疼痛可為隱痛、鈍痛或脹痛,多位於上腹部或中腹部,可向背部放射。噯氣、放屁是由於腸道內積聚了過多的氣體,通過噯氣、放屁將氣體排出體外。

肚脹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如腹部脹滿、疼痛、噯氣、放屁等。必要時可進行腹部 X 光檢查、腹部超聲檢查等,以排除其他疾病。

肚脹的治療以調理脾胃為主,可使用健脾和胃的中藥,如香砂六君丸、保和丸等。飲食上應注意少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,避免暴飲暴食。情志上應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肚脹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出現肚脹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