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弓反裡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弓反裡形乃中醫小兒指診法十三指形之一,主診外感寒邪之證,屬小兒望診特殊技法。其名源於指診時,小兒食指絡脈(又稱「風關絡脈」)呈現弓狀外凸,且紋理向掌心方向內彎之特徵,形似反弓內收,故稱「反裡」。此形多見於風關(食指第一節),提示寒邪初犯肌表,衛陽受阻之病理機轉。
中醫理論解析
- 形質特徵
小兒食指絡脈顯露於風關,紋路浮現如弓背隆起,色偏淡青或白,脈形緊束。此為寒性收引之象,與《靈樞·經脈》「寒則腠理閉」之理相應。寒邪束縛衛氣,氣血趨內以抗邪,故絡脈形態向內反折。 - 病機闡釋
寒為陰邪,其性凝滯。小兒臟腑嬌嫩,衛外不固,寒邪易從皮毛侵入,阻遏太陽經氣。《小兒藥證直訣》言:「寒客於膚,腠理閉而絡脈急」,弓反裡形即反映此種氣血趨裡、正邪交爭之狀態。若兼見絡脈色青,主寒凝氣滯;色紫暗則提示寒凝血瘀。 - 辨證關聯
此指形常見於風寒表證初期,患兒或伴鼻塞流清涕、指梢不溫、舌淡苔白等症。若絡脈延伸至氣關(第二節),為邪氣入裡之兆;若紋色轉紅,可能寒邪化熱。需結合四診,與「弓反外形」(主風熱)鑑別。
古籍論述參考
- 《幼幼集成》:「小兒三關紋色,弓反向裡者,寒邪入絡,陽氣未伸。」強調此形與陽氣受遏相關。
- 《小兒推拿廣意》載:「指紋如弓,內彎者寒,外張者熱。」指出指紋走向對寒熱辨證之重要性。
臨床意義
弓反裡形為中醫兒科獨特診法,尤重「望絡辨因」。其形態變化可輔助判斷寒邪淺深及體質偏頗,如素體陽虛者易見此形,且紋路更顯深緊。後世醫家擴展其應用,認為此形亦見於內傷寒飲或中焦虛寒之證,然仍需以整體脈症為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