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隔姜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隔姜灸
隔姜灸乃中醫灸法中間接灸之一種,以生薑為介質,藉其辛温之性,配合艾火之熱力,共奏温經散寒、調和氣血之效。其法取厚度約3毫米之新鮮生薑片,以細針穿刺數孔,上置艾炷,置於穴位施灸。若患者覺灼痛難耐,可稍將薑片提起,待熱感緩和後放下續灸,直至局部皮膚呈現潮紅濕潤為度。此灸法適用於虛寒病證,如脾胃虛弱、風寒濕痹、陽氣不足等症。
生薑性味辛温,歸肺、脾、胃經,可發汗解表、温中止嘔,用於隔姜灸時,既能避免艾火直接灼傷皮膚,又可借助其藥性滲透腧穴,增强温通之效。若於艾絨中摻入少量麝香,再行隔姜灸,則稱「麝香灸」。麝香辛香走竄,能通絡散結、活血止痛,二者相輔相成,尤善行氣止痛,適用於氣滯血瘀所致之痛證,如寒凝腹痛、經行不暢或風濕痹痛等。
此灸法源於古代醫家對藥灸結合之智慧,透過生薑與艾絨之協同作用,使熱力與藥性深達經絡,激發人體自癒之能。臨牀應用時,可依病情搭配不同穴位,如中脘、關元、足三里等,以調理相應臟腑功能。其温補而不燥烈,祛邪而不傷正,充分體現中醫「寒者熱之」之治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