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睪系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睪系
睪系為中醫解剖學名詞,泛指男子外生殖器系統之整體結構,包括陰莖、陰囊、睪丸及其相關經絡聯繫。此概念首見於《靈樞·四時氣》:「小腹控睪,引腰脊,上沖心,邪在小腸者,連睪系,屬於脊,貫肝肺,絡心系。」經文揭示睪系與臟腑經絡的密切關聯,尤其與小腸、肝、肺及心系之氣化相通。
經絡聯繫
睪系主要隸屬足厥陰肝經所主,《靈樞·經脈》載肝經「循股陰,入毛中,過陰器」,故肝氣疏泄與睪系功能息息相關。此外,任脈起於胞中,下出會陰,督脈貫脊絡腎,二者共司陰器氣血調攝。若小腸受邪,經氣逆亂,可循經脈影響睪系,引發牽引疼痛,甚則上逆擾心。
生理功能
睪系主司生殖與排尿,為「宗筋之所聚」。《素問·厥論》曰:「前陰者,宗筋之所聚,太陰、陽明之所合也。」肝血充盈則宗筋得養,腎氣充沛則精關固攝,脾胃運化則氣血下注,諸臟協調方能維持睪系正常機能。
病理變化
外邪侵襲或內傷情志,可致睪系氣血失和。如寒凝肝脈則陰囊冷縮,濕熱下注則腫痛糜爛,氣滯血瘀則硬結脹痛。《醫林改錯》論「少腹逐瘀湯」所治「小腹積塊疼痛」,即涵蓋睪系瘀阻之證。臨床辨證需參合經絡所過,區分寒熱虛實。
與臟腑關係
- 肝腎同源:肝藏血,腎藏精,精血互化以養外腎。若肝陰不足或腎精虧虛,可致睪系痿軟或遺精早泄。
- 心腎相交:心火下溫腎水,使陰器血脈暢通。心腎不交則易見陽痿、滑精等症。
- 脾胃運化:水穀精微透過陽明經輸布宗筋,中氣下陷者可見陰囊下墜。
綜觀之,睪系之生理病理,乃臟腑經絡整體作用之體現,非獨一經一臟所能概括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