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闞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闞痢,病證名。出《顱囟方》。指小兒疳疾合併痢疾。癥見疳疾,並有腹痛,裡急後重,下痢膿血等。多因飲食不潔,寒溫失調所致。治宜理氣和血,消疳止痢,用香連丸或地榆煮濃汁煎服;久不止者,用木香丸。並參照小兒痢疾治法,根據患兒身體的強弱,病情的輕重,急則治其標,緩則治其本,因人制宜,分別施治。
《顱囟方》曰:“闞痢者,小兒疳疾,兼有痢疾也。其證腹痛,裡急後重,下痢膿血。”
闞痢是小兒疳疾合併痢疾的病證。其臨床表現為疳疾的症狀,如面色萎黃,消瘦,食欲不振,腹脹,大便溏薄,舌淡苔白,脈細弱等,並伴有痢疾的症狀,如腹痛,裡急後重,下痢膿血等。
闞痢的病因多為飲食不潔,寒溫失調所致。飲食不潔,可導致腸道感染,引起痢疾;寒溫失調,可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引起疳疾。
闞痢的治療應以理氣和血,消疳止痢為主。可用香連丸或地榆煮濃汁煎服;久不止者,可用木香丸。並參照小兒痢疾治法,根據患兒身體的強弱,病情的輕重,急則治其標,緩則治其本,因人制宜,分別施治。
闞痢的預防應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不潔的食物;注意天氣變化,避免受寒受熱;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