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糖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糖醋
「糖醋」為中醫藥性範疇的複合性味描述,指藥物或食物兼具「甘味」與「酸味」的特性。此二味結合,形成獨特的藥性作用,在中醫理論中屬「陰陽調和」之象,既能收斂固澀,又可緩急補益,體現中醫「酸甘化陰」的治療思想。
性味歸經與藥理
- 甘味屬土,入脾經:
甘味能補益中焦,緩和急迫,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言「甘緩」,具滋養筋肉、調和脾胃之效。如飴糖、蜂蜜等甘味藥,常配伍酸味以生津濡燥。 - 酸味屬木,入肝經:
酸主收斂,《千金要方》稱其「斂氣固精」,適用於汗泄、滑脫之症。如烏梅、山楂等,能斂肺止咳、澀腸止瀉。 - 糖醋並用之理:
「酸甘化陰」為關鍵機轉,酸味收斂津液,甘味滋生陰血,二者協同可滋養肝陰、柔筋止痛,經典方劑「芍藥甘草湯」即此配伍,治筋脈攣急;亦見於藥膳如糖醋薑,生薑辛散佐糖醋之緩,溫中而不燥烈。
臨床應用
- 調和營衛:外感表虛自汗,以桂枝湯(桂枝辛甘配芍藥酸寒)調和陰陽。
- 消食化積:山楂糖醋製後,酸甘開胃,促進消化而無傷正之弊。
- 安神緩急:甘麥大棗湯佐少量醋,藉酸甘寧心安神,治臟躁煩悶。
例外與變通
雖酸味多主降,甘味偏升,然若藥物質重(如醋製大黃),或配伍沉降之性(如醋炒香附),則可引藥下行,反佐其升散。此即《本草綱目》所言「性從味變,質以製宜」之理。
糖醋之性,體現中醫「異味相濟」的配伍智慧,非僅調味,更為藥治之要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