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幹血癆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少陽經
少陽經為中醫經絡系統中「三陽經」之一,屬「少陽」範疇,其生理特點為「樞紐之氣」,主司氣機升降與表裡轉輸。在《黃帝內經》中,少陽經包含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,二者互為表裡,共同調節人體氣血運行與水液代謝。
經絡循行與功能
-
足少陽膽經:
- 起於目外眥(瞳子髎),循頭側、耳後,下頸至肩,入缺盆,沿胸脅下行至環跳,再沿下肢外側至足第四趾端(足竅陰)。
- 功能:主決斷,調暢氣機。膽經鬱滯易見口苦、脅痛、偏頭痛、眩暈等症。
-
手少陽三焦經:
- 起於無名指末端(關衝),沿手臂外側上行,過肩頸,繞耳後,終於眉梢(絲竹空)。
- 功能:通行元氣,總司「氣化」。三焦氣機不暢可致水腫、耳鳴、胸悶等。
少陽病證與治療
少陽經病證多因外邪侵襲或內傷情志,導致「樞機不利」,症見:
- 寒熱往來(邪在半表半裡)
- 胸脅苦滿(氣機鬱遏)
- 默默不欲飲食(膽氣犯胃)
- 口苦咽乾目眩(少陽鬱熱上擾)
治療以和解法為主,代表方劑為《傷寒論》之小柴胡湯,疏解少陽鬱滯,調和表裡。若兼夾瘀血或痰濕,可配伍活血(如赤芍、丹皮)或化痰藥(如半夏、陳皮)。
少陽與他經關係
- 與厥陰經相表裡:少陽膽與厥陰肝互為影響,膽火亢盛可波及肝陰,見急躁易怒;肝鬱亦可導致膽氣不舒。
- 樞紐作用:少陽居半表半裡,為太陽(表)與陽明(裡)傳變之樞紐,故其病證既非純表,亦非純裡。
少陽經理論深刻體現中醫「整體觀」與「辨證論治」原則,臨床需結合脈象、舌診等四診合參,以精準調理氣機升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