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幹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「陽明經」是中醫經絡學說中的一條重要經絡,屬於十二經脈之一,具體包括「手陽明大腸經」和「足陽明胃經」兩條經脈。這兩條經脈與人體的消化系統密切相關,並且與陽氣的運行、氣血的調節有著重要關聯。陽明經具有「多氣多血」的特點,因此常常與氣血運行和人體的能量代謝相關聯。

1. 手陽明大腸經

循行路徑:
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的末端,沿著前臂的外側上行,經過肩部、頸部,最後到達鼻翼兩側,與鼻和面部的感覺及功能有關。

主要作用:
手陽明大腸經與大腸功能有著密切關聯,主要負責調節排便、清理體內毒素和調節水分代謝。此外,手陽明大腸經還與肺系統相連,因此在某些情況下,這條經絡也影響呼吸系統的健康。

常見病證:
當手陽明大腸經功能失調時,常見病症包括便秘、腹瀉、牙痛、喉嚨痛、鼻塞等。由於經絡循行至面部,也可能出現面部疼痛、頭痛等症狀。

2. 足陽明胃經

循行路徑:
足陽明胃經起於鼻翼兩側,沿面部下行至頸部、胸腹部,經過胃部,繼續向下延伸至腿部,最後到達第二腳趾。

主要作用:
足陽明胃經主要調節消化系統,特別是胃的功能。它與飲食的消化吸收有密切關係,負責促進胃腸蠕動和分泌。陽明胃經的正常運行有助於維持人體的消化功能平衡,保障氣血生成。

常見病證:
當足陽明胃經不暢時,可能出現胃脘痛、消化不良、嘔吐、腹脹等問題。此外,這條經絡還與面部和頭部的功能有關,因此面部浮腫、頭痛、口乾等也可能是胃經不調的表現。

陽明經的臨床應用

陽明經的經絡與人體的消化功能、呼吸功能、氣血運行等關係密切。臨床上,治療陽明經病證通常通過針灸或按摩經絡的穴位來調理。常用的穴位包括手陽明大腸經的「合谷穴」、「曲池穴」和足陽明胃經的「足三里穴」、「天樞穴」。這些穴位對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、面部疾病以及其他與陽明經相關的病症都有顯著效果。

陽明經的病機特點

陽明經的病機特點以「裡熱」為主,表現為體內有實熱,尤其是當氣血運行不暢、熱邪內積時,容易出現高熱、口渴、便秘等症狀。調理陽明經往往需要清熱、解表、潤腸通便等方法。

總結來說,陽明經在中醫經絡學說中有著重要的作用,它不僅影響消化系統的健康,還與人體的氣血運行、面部感官和呼吸系統功能密切相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