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腹部屈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腹部屈曲

拼音:fù bù qū jué

注音:ㄈㄨˋ ㄅㄨˋ ㄑㄩˋ ㄐㄩㄝˊ

英文:Abdominal Flexion

出處:《針灸甲乙經》

別名:腹結

定位:在腹部,當臍中下4寸,距前正中線4寸。

主治:腹痛、腹脹、腸鳴、便祕、泄瀉、小便不利。

操作:直刺0.5-1寸,可灸。

穴性:屬足陽明胃經。為胃經募穴,五行屬土,意指土能收斂,此穴有收斂胃氣、止瀉止痛之功。

名解

  • 腹部屈曲,即腹部彎曲。本穴位於腹部,當臍中下4寸,距前正中線4寸,當人體直立時,此處腹部肌肉呈屈曲狀,故名。
  • 腹結,即腹部結聚之處。本穴位於腹部,當臍中下4寸,距前正中線4寸,當人體直立時,此處腹部肌肉呈屈曲狀,肌肉間有結聚之感,故名。

臨床應用

  • 現代常用於治療胃痛、腹脹、腸鳴、便祕、泄瀉、小便不利等症。
  • 針刺本穴,可疏肝理氣、和胃止痛。
  • 艾灸本穴,可溫陽散寒、行氣止痛。

文獻摘要

  • 《針灸甲乙經》:「腹部屈曲,在臍中下四寸,距前正中線四寸,主腹痛、腹脹、腸鳴、便祕、泄瀉、小便不利。」
  • 《針灸大成》:「腹部屈曲,在臍下四寸,距前正中線四寸,直刺一寸,灸三壯。」
  • 《針灸學》:「腹部屈曲,別名腹結。在腹部,當臍中下4寸,距前正中線4寸。主治腹痛、腹脹、腸鳴、便祕、泄瀉、小便不利。直刺0.5-1寸,可灸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