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複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複氣

複氣為中醫運氣學說之重要術語,意指天地氣化運行過程中,所產生的一種報復性調節機制。其概念源自《黃帝內經》五運六氣理論,用以闡釋自然氣候與人體病理變化的動態平衡關係。

複氣的形成與運作

複氣的生成,與「勝氣」相對應。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云:「有勝則復,無勝則否」,意指當某種氣候或五運之氣過度偏勝(即「勝氣」),天地陰陽便會透過複氣加以制衡。例如:

  1. 年際間的勝復關係:若上半年風木之氣過盛(勝氣),下半年可能出現燥金之氣來克制(複氣),以恢復平衡。
  2. 五運的相克報復:若某運(如火運)過亢,則其複氣可能為水運(水克火),透過母子相生或五行相剋的規律調節。

複氣的分類

根據《內經》所述,複氣可依其來源分為以下兩類:

  • 六氣之復:源於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六氣之偏勝,如「厥陰之復」指風木之氣過盛後,金氣來復。
  • 五運之復:對應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運,如「歲火太過,炎暑流行」,則水運之氣來復,可能引發寒災。

複氣與人體病理

人體生理與天地氣化相應,複氣的過激或失調可能導致疾病。例如:

  • 複氣過盛:若複氣反撲過強,可能造成「復而反病」,如金氣來復過猛,易引發肺系疾病。
  • 複不及:若複氣無力制衡勝氣,則會使偏勝之氣持續為患,如長期火氣不抑,可能耗傷陰津。

複氣的臨床意義

中醫透過運氣理論推測複氣的周期,可預判氣候變遷與疾病流行趨勢。如《素問·氣交變大論》指出:「復而反病者,謂之復氣」,提示醫者需觀察氣候異常與人體症狀的關聯,進而調整治則(如「抑其複氣,調其不勝」)。

複氣理論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的核心思想,強調自然界與人體動態平衡的自我調節機制,為運氣學說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