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複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複方是中醫方劑學名詞,系七方之一。指二方或數方相互重疊組成的方劑。此外,原方中另加其它藥味,或方中各藥用量相等的方劑也稱複方。複方用藥數量較多,藥效較強,多用來治療較複雜的病證。又可稱為重方。

複方在《黃帝內經》中已有記載,如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中提到:“病有六者,在藏則藏病,在府則府病,在經則經病,在氣則氣病,在血則血病,在筋則筋病。”這裡的“六者”指的是六種複方,即藏病方、府病方、經病方、氣病方、血病方、筋病方。

複方的組成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:

  1. 兩個或兩個以上單方合成的複方。如《傷寒論》中的桂枝,由桂枝、芍藥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組成;《金匱要略》中的小柴胡湯,由柴胡、黃芩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、人參、甘草組成。
  2. 原方中另加其它藥味的複方。如《傷寒論》中的大青龍湯,由麻黃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、石膏、白朮、生薑、大棗組成;《金匱要略》中的五苓散,由豬苓、茯苓、澤瀉、白朮、桂枝組成。
  3. 方中各藥用量相等的複方。如《傷寒論》中的四逆湯,由人參、干姜、附子組成;《金匱要略》中的黃連阿膠湯,由黃連、阿膠、甘草組成。

複方用藥數量較多,藥效較強,多用來治療較複雜的病證。如《傷寒論》中的大青龍湯,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表實證;《金匱要略》中的五苓散,用於治療水腫。

複方在臨床應用中具有以下幾個特點:

  1. 具有較強的協同作用。複方中的各味藥物在配伍使用時,可以發揮出各自的藥理作用,並且相互促進,產生協同作用,從而提高療效。如《傷寒論》中的大青龍湯,由麻黃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、石膏、白朮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麻黃有發汗解表的作用,桂枝有解肌散寒的作用,杏仁有宣肺平喘的作用,甘草有緩急和中的作用,石膏有清熱瀉火的作用,白朮有健脾燥濕的作用,生薑有發汗解表的作用,大棗有和中益氣的作用。這些藥物在配伍使用時,可以發揮出各自的藥理作用,並且相互促進,產生協同作用,從而提高療效。
  2. 具有較強的針對性。複方中的各味藥物在配伍使用時,可以根據病情的不同,選擇不同的藥物,從而提高療效。如《傷寒論》中的大青龍湯,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表實證;《金匱要略》中的五苓散,用於治療水腫。
  3. 具有較好的安全性。複方中的各味藥物在配伍使用時,可以相互制約,降低毒副作用,從而提高安全性。如《傷寒論》中的大青龍湯,由麻黃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、石膏、白朮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麻黃有發汗解表的作用,桂枝有解肌散寒的作用,杏仁有宣肺平喘的作用,甘草有緩急和中的作用,石膏有清熱瀉火的作用,白朮有健脾燥濕的作用,生薑有發汗解表的作用,大棗有和中益氣的作用。這些藥物在配伍使用時,可以相互制約,降低毒副作用,從而提高安全性。

複方是中醫方劑學的重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