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杜信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杜信
杜信,西漢時期醫家,為名醫淳於意之弟子。原任高永候家丞,性情溫和恭謹,後因自身患病而潛心鑽研醫藥,歷時兩載隨淳於意習醫,得授《上經》、《下經》及五診之法,終以精湛醫術聞名於世。
師承與學術淵源
杜信師承淳於意,而淳於意乃漢代醫學大家,擅長脈診與辨證,其醫術承襲自公乘陽慶,並受《黃帝內經》理論影響。杜信所習之《上經》、《下經》,可能為早期中醫典籍,內容或涉及陰陽五行、臟腑經絡等基礎理論,與《內經》體系相呼應。「五診之法」則可能涵蓋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之外的另一診法(如「色診」或「尺膚診」),反映漢代診法之多元性。
醫術特色
- 脈診與辨證:淳於意一脈重視脈象變化與疾病關聯,杜信承襲此傳統,可能擅長通過脈象判斷病機,如《脈經》所載「獨取寸口」之術。
- 經方運用:西漢醫家多兼通理論與方藥,杜信或熟稔《湯液經法》等方書,結合五診以擬定治則。
- 養生調攝:其因病習醫的經歷,可能使其注重「治未病」思想,強調起居調養與藥食並用。
歷史地位
杜信之成就,體現漢代師徒授受的醫學教育模式,其學術源自黃老之學與早期經方家流派,對後世中醫辨證體系發展有一定影響。雖其著作未傳世,然透過淳於意《診籍》所載醫案,可窺見其學派重視臨床實證之風格。
(註:以上內容結合史料記載與中醫理論推演,具體診療技術需考據漢代醫學文獻進一步佐證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