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浮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浮痺是一種病證名,指的是風寒濕邪侵害肌膚淺表部位所引起的痺證。根據《靈樞.官針》的記載:「毛刺者,刺浮痺皮膚也。」浮痺多由風寒濕邪侵襲肌膚淺表所致。因風寒濕邪性質較輕,易侵犯肌膚淺表,且易與肌膚腠理相合,導致肌膚腠理閉塞,氣血運行不暢,從而出現肌膚麻木、疼痛等症狀。臨床上,浮痺主要表現為肌膚麻木和疼痛,可能伴隨皮膚水腫、皮疹等。根據病情的輕重,浮痺可分為輕度、中度和重度。輕度浮痺症狀較輕,僅表現為肌膚麻木、疼痛等;中度浮痺症狀較重,可能伴隨皮膚水腫、皮疹等;而重度浮痺症狀最為嚴重,可能伴隨肌膚壞死和潰瘍等情況。治療浮痺的方法主要包括祛風散寒和通絡止痛。可以使用中藥內服、外敷或針灸治療。其中,內服中藥可以選用羌活、防風、白芷、獨活、蒼朮、細辛、川芎、當歸、白芍和甘草等;外敷中藥可以使用艾葉、生薑、大蒜、花椒和白酒等;針灸治療則可以針灸風池、合谷、曲池、陽陵泉和太衝等穴位。預防浮痺的方法主要包括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;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;飲食清淡,不吃生冷油膩食物;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;以及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浮痺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有相關症狀出現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