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髮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髮乳
髮乳,為中醫外科病名,屬乳腺炎之重症,首見於《劉涓子鬼遺方》卷三,又稱「乳發」,俗名「脫殼乳癰」。此症發病急驟,病情深重,初期即見乳房紅腫熱痛,病勢迅疾,若延誤治療,則易潰爛成瘡,腐肉脫落,甚則蔓延胸膺,皮肉盡腐,故有「脫殼」之稱。
病因病機
多因產後氣血虧虛,肝鬱胃熱,或因外感熱毒,乳絡阻塞,氣血壅滯,熱盛肉腐成膿所致。《諸病源候論》云:「乳房屬陽明經,乳汁蓄積與血氣相搏,則結聚成癰。」若熱毒熾盛,正不勝邪,則病勢擴散,內陷營血,可伴隨壯熱、惡寒、煩渴等全身癥狀。
臨床表現
初期乳房腫硬灼痛,皮膚焮紅,繼而膿成破潰,瘡面深大,腐肉難脫。若膿毒未淨,久不斂口,可形成「乳漏」或竇道,纏綿難癒。《外科正宗》指出:「乳發者,乳房焮赤腫大,毛孔深陷,一囊潰則穿通囊膈,或流黃水,或流血膿。」
證候分型
- 熱毒壅盛證:瘡色紫紅,疼痛劇烈,膿稠腥臭,伴高熱口渴,舌紅苔黃,脈洪數。
- 氣血兩虧證:潰後膿水清稀,瘡口難斂,面色萎黃,神疲乏力,舌淡脈細。
治法方藥
初起宜清熱解毒、疏肝瀉胃,方用《醫宗金鑒》「瓜蔞牛蒡湯」加減;若膿成未潰,可佐透膿散托毒外出;後期氣血虛弱者,當補益托毒,選用托裏消毒散。外治以提膿去腐為要,可摻九一丹、外敷金黃膏,若腐脫新生,改生肌玉紅膏收口。
相關文獻
《瘍科心得集》強調:「乳發一證,毒勢猛烈,急宜瀉火解毒,遲則內攻。」說明此病重則可傷及營血,甚則危及性命,故早期辨證施治尤為關鍵。歷代醫家多將其歸於乳癰範疇,然其勢兇險,治法宜峻,不可輕忽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