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杜光庭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杜光庭
杜光庭(850-933年),字聖賓,號東瀛子、廣成先生,唐末五代時期著名道士兼醫家,浙江縉雲(一說麗水)人。早年習儒,屢試不第後入天臺山修道,成為道教上清派重要代表人物,同時精通醫理,尤擅脈診。
醫學成就
杜光庭在中醫學上的主要貢獻在於脈學領域,其代表作《玉函經》(全稱《廣成先生玉函經》)是一部重要的脈學專著。該書系統闡述了脈診理論與技術,內容涵蓋:
- 脈象分類:詳細論述浮、沉、遲、數等二十八種常見脈象及其臨床意義
- 脈診方法:提出"三部九候"診脈法的具體操作要領
- 脈證結合:強調脈象與證候的對應關係,為辨證論治提供依據
此書後經宋代崔嘉彥作《註廣成先生玉函經》及黎民壽《廣成先生玉函經解》而廣為流傳,對後世脈學發展影響深遠。
其他醫學著作
相傳杜光庭另著有《了證歌》,該書以歌訣形式論述各種病證的診斷與治療,便於記憶與傳誦。然此書真偽存疑,一說為後人偽托之作,且原書已佚,僅部分內容散見於後世醫籍中。
道教與醫學的融合
作為道士醫家,杜光庭的醫學思想體現了鮮明的道教特色:
- 養生理論:結合道教內丹術與中醫養生學
- 天人相應:強調人體與自然環境的整體關係
- 精神調攝:重視情志因素對健康的影響
其醫學著作中常融入道教陰陽五行、精氣神等概念,形成獨特的醫道結合理論體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