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杜公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杜公,五代時期著名醫家,生卒年不詳,本名已佚,世居江左(今江蘇、安徽一帶),以擅長眼科聞名,時人尊稱「神靈翁」。據傳其年逾百歲仍精神矍鑠,行醫濟世,尤以治療眼疾見長,臨床每見奇效,故民間視其醫術近乎神異。

醫術特色與歷史背景

杜公活躍於五代十國(907-979年),此期戰亂頻仍,醫學發展卻因地域割據呈現多元特色。江左地處江南,氣候濕熱,眼疾多與風熱、濕濁相關,杜公之術或承襲六朝至唐的目科經驗,結合地方用藥特點,形成獨到治法。

中醫眼科理論與杜公之術

  1. 五輪學說:中醫認為目分五輪(肉輪、血輪、氣輪、風輪、水輪),對應五臟病機。杜公可能深諳此理,從肝腎調治(如滋水涵木)或清瀉肺胃實熱(如白睛赤腫),以達明目之效。
  2. 外治法與方藥:五代時外用洗眼方、點眼藥粉已見記載。杜公或善用本地草藥(如菊花、密蒙花)配伍,兼施針灸(如攢竹、睛明穴)通絡明目。
  3. 養生延年:其百歲高齡或與注重「養陰清目」有關,契合《黃帝內經》「五十歲,肝氣始衰,目始不明」之論,通過調肝腎、節勞倦以護目養生。

歷史評價與影響

杜公雖無著作傳世,然其「神靈翁」之譽反映民間對其術的崇信。五代醫家多散佚無考,杜公事蹟可窺見當時地方名醫如何融合理論與實務,尤其眼科專精化之趨勢,為宋以後目科獨立成科奠定基礎。後世《銀海精微》等眼科專書,或間接承繼此類經驗。

杜公之例,亦體現中醫「高手在民間」傳統,其長壽與醫術相得益彰,符合中醫「醫道同源」思想,即醫者自身踐行養生,方能惠澤病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