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杜度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杜度
杜度,東漢時期醫家,生卒年及籍貫不詳,為醫聖張仲景之嫡傳弟子。其人性情沉穩,器宇深邃,深得仲景之學術精髓,醫術精湛,時人譽為「上手」,意指其臨證技藝超群,堪為醫中翹楚。
在仲景門下,杜度不僅承襲《傷寒雜病論》之經方體系,更於臨證中靈活運用六經辨證,擅長以「辨證論治」為核心,結合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,精準把握病機。其學術思想強調「陰陽平衡」與「氣血調和」,尤重「扶正祛邪」之法,對後世中醫臨床實踐影響深遠。
杜度之醫案雖散佚無存,然據歷代醫籍零星記載,其於外感熱病與內傷雜病之治療皆有獨到見解。例如,對於「太陽病」之表證,杜度主張依邪氣淺深分層施治,或發汗解表,或調和營衛;對於「少陽病」之半表半裏證,則善用和解之法,如小柴胡湯加減,以疏利樞機。此外,杜度亦精於脈學,認為「脈象」為五臟氣血之外候,臨證常以脈診統合病機,斷病如神。
在藥物運用上,杜度遵循仲景「方證相應」原則,強調「藥性」與「病機」之契合。其用藥嚴謹,注重君臣佐使之配伍,如治「陽明腑實」之證,善用承氣湯類方,通腑泄熱;治「太陰虛寒」則投以理中湯,溫補脾陽。其處方簡練而力專,體現了經方「一藥有一藥之用,一方有一方之效」的特色。
杜度之學術成就,不僅在於傳承仲景之學,更在於其臨證中的發揮與創新,為漢末醫學發展重要推手。其醫德醫風亦為後世典範,主張「醫者仁心」,治病必求於本,體現了中醫「天人相應」與「整體觀念」之核心思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