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董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董采,字載臣,清代醫家,浙江桐鄉人。其人博學多才,不僅工於文辭,更精研醫學,晚年定居金陵(今南京),以行醫濟世為業。其醫學著作頗豐,有《方論質疑》、《西錦集方論》、《質疑遠遊草》等傳世,體現其深厚的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功底。

在學術思想上,董采承襲了中醫經典理論,重視陰陽五行、臟腑經絡的整體觀念,並強調辨證論治的重要性。其著作《方論質疑》對歷代醫方進行剖析與評議,展現其對方劑配伍與應用的獨到見解。《西錦集方論》則彙集諸家良方,並結合個人臨證經驗加以闡釋,反映其對中醫方劑學的深入研究。《質疑遠遊草》一書則可能記述其行醫過程中的見聞與心得,兼具理論與實務價值。

從中醫理論角度觀之,董采的學術觀點可能涉及氣血調和、標本兼治等原則。例如,在方劑應用上,他或強調「君臣佐使」的配伍法度,重視藥物性味歸經與病症的對應關係。此外,他對內科雜病或外感熱病的治療,可能善於依據《傷寒論》、《金匱要略》等經典,結合時令與患者體質,靈活施治。

董采的醫學貢獻在於其對傳統中醫理論的繼承與發揚,並通過著述將臨證經驗系統化,為後世醫家提供參考。其著作中展現的辨證思路與用藥特點,亦可窺見清代江南醫家融合經典與實務的學術風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