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杜本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杜本
杜本(1276-1350年),字伯原、原父,號清碧,元代江西清江人,為著名醫家、學者。其博學多才,不僅精通醫學,亦擅長文學與書畫,在當時享有盛譽。
醫學貢獻
杜本最為後世所推崇的醫學成就,在於其對舌診學的發展與完善。元代初期,敖氏(敖繼翁)曾撰《敖氏傷寒金鏡錄》,收錄十二幅舌象圖,為早期舌診專著。杜本在此基礎上,進一步增補二十四幅舌象彩圖,並附方藥,使該書內容更為豐富,成為我國現存最早的舌診專著。此書系統性地歸納不同舌象與傷寒病症的對應關係,對後世中醫診斷學影響深遠。
此外,明代醫書《萬應方》(孫天仁撰)後附有杜本序文,然學界多疑此序為後人偽托,非杜本親撰。
學術背景
杜本所處的元代,是中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進一步發展的時期。當時醫家重視四診合參,而舌診作為望診的重要組成部分,逐漸受到關注。杜本結合臨床經驗,將舌象與傷寒病症的辨證論治相結合,使舌診更具系統性與實用性。
影響與評價
《敖氏傷寒金鏡錄》經杜本增補後,成為中醫舌診學的奠基之作,後世醫家如明代張介賓、清代葉天士等均受其影響。該書不僅確立舌象在傷寒辨證中的關鍵地位,亦為溫病學派的舌診理論奠定基礎。杜本之貢獻,使舌診從經驗性觀察上升為系統性診斷方法,對中醫診斷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杜本除醫學外,亦工詩文書畫,其學術成就體現了元代醫儒兼通的特色,堪稱一代儒醫典範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