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吊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吊陰
病證名,又稱「吊陰痛」,屬中醫外科及婦科罕見病症。其名「吊」意為牽引、抽掣,指陰部疼痛如受拉扯,沿經絡上延至乳上,多伴隨發熱等全身症狀。
病因病機
此證多因肝經濕熱下注,或寒凝肝脈,致經氣不通。《靈樞·經脈》指出:「肝足厥陰之脈……循股陰,入毛中,過陰器,抵小腹。」肝經繞陰器,若外感寒濕、情志鬱結,或房勞傷腎,皆可導致肝經氣血瘀滯,經筋拘急,引發陰部至乳上牽引疼痛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陰部劇痛,如筋脈抽搐,牽引至少腹、乳上,疼痛呈條索狀分布。
- 兼症:身熱、口苦咽乾,或畏寒肢冷,視寒熱屬性而異。
- 舌脈:舌質暗紅或淡胖,苔白膩或黃膩;脈弦緊或滑數。
古籍論述
《增廣靈驗驗方新編》記載:「吊陰痛不可忍,此癥兩條筋從陰吊起至乳上疼痛,身上發熱。」提及以川楝湯為主治方,取其疏肝瀉熱、理氣止痛之效。
辨證分型
- 肝經濕熱:疼痛伴灼熱感,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。治宜清利濕熱,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。
- 寒凝肝脈:痛處冰冷,得熱稍緩,舌淡苔白,脈沉緊。治宜溫經散寒,方選暖肝煎合當歸四逆湯。
治療原則
以通調肝經氣血為主,配合針灸取太衝、三陰交、關元等穴,疏導經氣。外治可配合熱敷或溫灸,以緩解筋脈拘急。
補充說明
此證臨床雖罕見,但與現代醫學所稱「髂腹股溝神經痛」或「生殖器牽涉痛」有相似之處,然中醫辨證重視整體經絡聯繫,治療上亦著眼於肝經氣血之調和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