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得配本草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得配本草

得配本草,又名《本草得配》,是清代嚴潔、施雯、洪煒合著的一部藥學專著。全書十卷,收錄了647種藥物。除了記載各藥物的藥性、味道、歸經、功用和主治外,還詳細描述了不同藥物之間的配合應用情況,是研究中藥配伍的重要著作。

得配本草的編撰工作始於清乾隆三十六年(1771年),嚴潔、施雯和洪煒三人合作,歷時十年,於乾隆四十六年(1781年)完成。書名取自《周易》中的“天地得配而萬物生”,寓意藥物之間相互配合才能發揮最佳療效。

得配本草的編撰過程參考了《本草綱目》、《本草備要》、《本草從新》等多部古代藥學著作,並廣泛收集了民間驗方進行整理和研究。該書詳盡論述了藥物的性味、歸經、功用和主治,並對不同藥物之間的配伍關係進行了歸納總結,提出了“得、配、佐、和”四種配伍原則。

  • “得”指兩種藥物配伍後,可以增強各自的療效;
  • “配”指兩種藥物配伍後,可以減輕各自的毒性;
  • “佐”指兩種藥物配伍後,可以發揮各自的不同功效;
  • “和”指兩種藥物配伍後,可以調和各自的藥性。

得配本草對中醫藥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它不僅系統地總結了中藥配伍的經驗,還為中醫藥學的理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。至今得配本草仍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臨床參考價值。

以下是得配本草的部分內容:

  • 黃連配大黃,可以清熱瀉火、通便祕。
  • 黃連配白芍,可以清熱涼血、止血止痛。
  • 黃連配甘草,可以緩和黃連的苦寒之性,使其不傷脾胃。
  • 黃連配生薑,可以解毒消炎、止嘔止瀉。

得配本草中所記載的藥物配伍都是經過長期臨床實踐驗證的,具有良好的療效。在臨床應用中,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適當的藥物配伍,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