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獨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獨行

定義
「獨行」為中醫治療學名詞,指針對疾病之主要矛盾,或治本、或治標,集中藥力以單一治法直取病機的治療策略。《素問·標本病傳論》云:「甚者獨行」,強調病情急重時,當捨棄兼顧,專攻關鍵,以達速效。

理論淵源
此治法源自《內經》「標本緩急」理論,主張疾病輕微時可標本兼治(「間者並行」),然病勢危急或證候單純時,則需「獨行」——或獨治其本(如陽虛寒盛者專用溫陽),或獨治其標(如大出血時急予止血)。此與張仲景「急則治標,緩則治本」之原則相互呼應。

臨床應用

  1. 獨治其本:適用於病機單純或慢性病調理。如腎陽虛衰之水腫,單用溫腎陽之「真武湯」;氣虛發熱者,獨投「補中益氣湯」以甘溫除熱。
  2. 獨治其標:多用於急症。如暑熱神昏,急予「安宮牛黃丸」清心開竅;瘀血阻絡之劇痛,專施「血府逐瘀湯」活血化瘀。

用藥特點
「獨行」之法強調方藥精專,忌龐雜分散。如《傷寒論》中「白虎湯」獨清陽明氣分大熱,「大承氣湯」專瀉陽明腑實,皆體現藥力集中之效。

與其他治法區別

  • 與「並行」對舉:「並行」如攻補兼施(如「黃龍湯」攻下兼益氣),「獨行」則單一治法為主。
  • 與「反治」相異:反治(如「熱因熱用」)屬治法之變,而「獨行」為策略之專。

典籍佐證
除《素問》外,《景岳全書·傳忠錄》亦言:「治病之則,當知標本……至當之術,或獨行,或並行」,進一步闡明其臨床權衡之道。

現代意義
於複雜病症中,「獨行」思想可指導醫者抓主證、捨枝節,如腫瘤化療後氣虛者,可暫棄抗癌而專補元氣,體現「甚者獨行」之辨證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