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膽實多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膽實多臥
膽實多臥,又稱「膽熱多睡」,為中醫證候名,指因膽腑實熱蘊結,導致神識昏蒙、嗜睡多臥之證。此證首見於《張氏醫通·卷九》,其言:「膽實多臥,熱也」,並以酸棗仁生末茶清調服為治法,點明膽熱壅滯、擾動心神之病機。
病因病機
膽屬少陽,主決斷而寄相火,為「中正之官」。若情志鬱結、飲食不節,或外邪內傳,致使膽腑氣機壅滯,化生實熱,火性上炎,燔灼津液,則痰熱內擾;加之膽與肝相表裏,熱邪循經擾及心神,使神識昏沉,而見多臥嗜睡。此證與《黃帝內經》「膽熱則睡」之論相合,屬「陽氣怫鬱,神機不運」之象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昏沉嗜睡,臥寐難醒,或寐中易驚。
- 兼症:口苦咽乾、胸脅脹悶、小便黃赤、舌紅苔黃膩、脈弦數。
- 特徵:其嗜睡與「膽虛不眠」相反,屬實證熱象,多伴躁擾不寧。
治法與方藥
《張氏醫通》以「酸棗仁生末,茶清調服」為治,取酸棗仁生用瀉膽熱、寧心神,佐茶清苦寒降火,共奏清膽泄熱之效。後世醫家承此理,擴充治法如下:
- 清膽瀉熱:黃芩、梔子、竹茹等藥清泄膽火,方如 黃連溫膽湯 加減。
- 化痰醒神:若痰熱膠結,可佐半夏、陳皮、茯苓,化濕濁以開竅。
- 疏肝利膽:柴胡、鬱金疏解少陽,導熱下行。
相關證候辨異
- 膽熱多睡:與膽實多臥同義,強調熱邪熾盛之病性。
- 嗜臥:泛指多種病因所致神倦嗜睡,除膽熱外,亦見於脾虛濕困、氣血不足等證。
此證關鍵在於辨明「實熱」與「虛證」之別,膽實多臥屬「標實」,治當瀉火為先,不宜濫用溫補。歷代醫家對膽腑病機的闡發,尤重「通降為順」,故臨證需調暢氣機,使膽熱得清,神機自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