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丹溪心法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丹溪心法是一部綜合性的中醫醫學著作,全書分為五卷,由元代朱震亨所著,明代程充校訂。

  • 丹溪心法內容涵蓋內科、外科、婦科、兒科等各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。
  • 書中所論述的學說,以「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」為核心,認為人體陰陽失調是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。
  • 丹溪心法在臨床治療上,重視補陽,但不拘泥於專方,治法也比較靈活機變。
  • 現存有多種明、清刻本,1949年後有排印本。
  • 此外又有《丹溪心法附錄》二十卷,共七種(除《丹溪心法》外,尚合刊有朱震亨《醫學發明》、《脈訣指掌》、《金匱鉤玄》、《活法機要》、及戴思恭《證治要訣》、《證治要訣類方》六種)。

以下是丹溪心法原文:

十二經見證

夫十二經脈者,人之所以生,病之所以成,死之所以由也。故明知十二經脈之所生,則知十二經脈之所病;明知十二經脈之所病,則知十二經脈之所治。

  • 十二經脈起於手足之端,循行於身,交會於胸腹,絡屬於臟腑。
  • 手足之端為十二經脈之所生,胸腹為十二經脈之所病,臟腑為十二經脈之所治。

手足之端為十二經脈之所生,胸腹為十二經脈之所病,臟腑為十二經脈之所治。

  • 十二經脈之氣血皆由手足之端而生,故手足之端為十二經脈之所生。
  • 十二經脈之氣血皆由胸腹而交會,故胸腹為十二經脈之所病。
  • 十二經脈之氣血皆由臟腑而絡屬,故臟腑為十二經脈之所治。

故明知十二經脈之所生,則知十二經脈之所病;明知十二經脈之所病,則知十二經脈之所治。

不治已病治未病

夫治病之道,有治已病者,有治未病者。治已病者,猶救車之覆,救人之溺,不及則死;治未病者,猶築堤防水,不待水至而築之,則水不至而堤不壞。治已病者,猶治病之已成;治未病者,猶治病之未成。

  • 治已病者,像是救車倒覆、救人溺水,若不及時則會死亡。
  • 治未病者,像是築堤防水,不等水到才修築,就可以避免水災。治已病者,相當於已經發展成為病症;治未病者,相當於尚未顯現病症。
  • 治已病者,猶治病之已深;治未病者,猶治病之未深。治已病者,猶治病之已危;治未病者,猶治病之未危。治已病者,猶治病之已死;治未病者,猶治病之未死。

治已病者,像是救車倒覆、救人溺水,若不及時則會死亡;治未病者,像是築堤防水,不等水到才修築,就可以避免水災。治已病者,相當於已經發展成為病症;治未病者,相當於尚未顯現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