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瘛疭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瘛疭,又稱抽搐、搐搦、抽風等,是指手足伸縮交替,抽動不已的病證。多由熱盛傷陰,風火相煽,痰火壅滯,或因風痰,痰熱所致。治宜平肝熄風、清心瀉火、祛風滌痰等法。

《靈樞·熱病》:「熱病數驚,瘛疭而狂。」

《傷寒明理論》卷三:「瘈者筋脈急也,疭者筋脈緩也。急者則引而縮,緩者則縱而伸。或縮或伸,動而不止者,名曰瘈疭。」

亦有熱傷元氣者,四肢困倦,指麻瘛疭,宜人參益氣湯。有脾胃虛弱者,嘔吐泄瀉,時作瘛疭,宜補中益氣湯加桂枝、附子。有肝臟虛寒者,脅痛,眼目昏花,時時瘛疭,宜續斷丸。有失血之後,氣血耗傷,筋脈失養而瘛疭者,宜八珍湯加減。

本證可見於外感熱病、癲癇、破傷風等多種疾病。

瘛疭的症狀表現為手足伸縮交替,抽動不已,嚴重者可伴有意識障礙、抽搐、角弓反張等。

瘛疭的病因多為熱盛傷陰,風火相煽,痰火壅滯,或因風痰,痰熱所致。

瘛疭的治療方法包括平肝熄風、清心瀉火、祛風滌痰等法。

瘛疭的預後取決於病因和治療方法,一般來說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預後良好。

瘛疭的飲食宜清淡,忌食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等食物。

瘛疭患者應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
瘛疭患者應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
瘛疭患者應定期複查,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