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赤遊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赤遊丹,病名。小兒丹毒之一種類型。出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七,多因患兒於胎中受熱所致。證見:欲發之時,患兒先有身熱啼叫,驚搐不寧,煩躁哭鬧,繼則可見肌膚漸生赤暈,皮膚赤腫,由小而漸大,色如塗丹之狀,遊走不定。先發於胸腹腰背,漸漸流散於四肢者為順;若先起於四肢,並蔓延入胸腹者則為逆。治宜清熱解毒,可先後內服大[連翹飲](/formula/3537),消毒犀角地黃飲。外治:傳統方法先宜局部砭放惡血,或以牛、羊肉切成薄片貼敷紅暈處,微幹即換,以保持其濕潤,換至肉片濕潤不幹時,以如意金黃散調合藍靛汁敷貼

參見丹毒、小兒丹毒條。

赤遊丹,出自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七。本病多因患兒於胎中受熱所致。臨床表現為患兒先有身熱啼叫,驚搐不寧,煩躁哭鬧,繼則可見肌膚漸生赤暈,皮膚赤腫,由小而漸大,色如塗丹之狀,遊走不定。先發於胸腹腰背,漸漸流散於四肢者為順;若先起於四肢,並蔓延入胸腹者則為逆。

治療上,宜清熱解毒,可先後內服大連翹飲,消毒犀角地黃飲。外治:傳統方法先宜局部砭放惡血,或以牛、羊肉切成薄片貼敷紅暈處,微幹即換,以保持其濕潤,換至肉片濕潤不幹時,以如意金黃散調合藍靛汁敷貼。

赤遊丹的病因病機,多因患兒於胎中受熱所致。熱邪蘊結肌膚,阻遏氣血,使肌膚發赤腫脹,遊走不定。

赤遊丹的臨床表現,患兒先有身熱啼叫,驚搐不寧,煩躁哭鬧,繼則可見肌膚漸生赤暈,皮膚赤腫,由小而漸大,色如塗丹之狀,遊走不定。先發於胸腹腰背,漸漸流散於四肢者為順;若先起於四肢,並蔓延入胸腹者則為逆。

赤遊丹的治療,宜清熱解毒,可先後內服大連翹飲,消毒犀角地黃飲。外治:傳統方法先宜局部砭放惡血,或以牛、羊肉切成薄片貼敷紅暈處,微幹即換,以保持其濕潤,換至肉片濕潤不幹時,以如意金黃散調合藍靛汁敷貼。

赤遊丹的預後,一般預後良好。但若治療不當,或病情嚴重,則可導致嚴重後果。

赤遊丹的飲食調養,宜清淡飲食,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赤遊丹的注意事項,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
赤遊丹的中醫護理,可用中藥熏洗患處,或用中藥外敷患處。

赤遊丹的預防,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接觸傳染源。

赤遊丹的相關診斷,可根據臨床表現進行診斷。

赤遊丹的相關檢查,可根據臨床表現進行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