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乘腭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乘齶癥(乘齶症)

乘齶癥,又稱為「上齶腫痛」,是一種以上齶紅腫疼痛、或出現白色膜狀物,飲食吞嚥困難,並伴有發熱、惡寒等症狀的疾病。乘齶癥多由於心經火毒熾盛上沖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乘齶癥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外感風熱:風熱之邪侵入人體,上犯心肺,熱毒熾盛,蒸蒸上升至上齶,可能導致乘齶癥的發生。
  2. 內傷火熱:體質偏熱,或因情緒不適,肝火上炎,或飲食不節,脾胃受熱,火毒生成,上升至心肺,蒸蒸上升至上齶,可能導致乘齶癥的發生。
  3. 痰熱互結:痰熱互相結合,上擾清竅,可能導致乘齶癥的發生。

臨床表現

乘齶癥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上齶紅腫疼痛:是乘齶癥的主要臨床表現。
  2. 白膜:上齶可見白色粘膜滲出物,或形成白色膜狀物。
  3. 飲食吞嚥困難:由於上齶腫痛,患者吞嚥困難,甚至不能進食。
  4. 發熱、惡寒:患者可能伴有發熱、惡寒等症狀。

診斷

乘齶癥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相關檢查進行確診。

治療

乘齶癥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常用方劑有普濟消毒飲、黃連解毒湯、竹葉石膏湯等。

  • 普濟消毒飲:組成包括黃連、黃芩、大黃、赤芍、連翹、金銀花、板藍根、甘草。用法為水煎服,每日1劑,分2次服。功效為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。
  • 黃連解毒湯:組成包括黃連、黃芩、大黃、赤芍、生石膏、知母、天花粉、甘草。用法為水煎服,每日1劑,分2次服。功效為清熱解毒,瀉火通便。
  • 竹葉石膏湯:組成包括竹葉、石膏、甘草。用法為水煎服,每日1劑,分2次服。功效為清熱瀉火,生津止渴。

預防

乘齶癥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2. 保持口腔清潔,勤於漱口。
  3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4. 避免情緒激動,保持心情舒暢。

中醫治療

乘齶癥的中醫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常用方劑有普濟消毒飲、黃連解毒湯、竹葉石膏湯等。

食療方

  1. 鮮竹葉粥:鮮竹葉30克,粳米50克。將鮮竹葉洗淨,切碎,加粳米煮粥。
  2. 黃連解毒茶:黃連、黃芩、大黃各10克,甘草5克。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,代茶飲。
  3. 竹葉石膏湯:竹葉、石膏、甘草各10克。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,代茶飲。

注意事項

  1. 患者應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2. 患者應保持口腔清潔,勤於漱口。
  3. 患者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4. 患者應避免情緒激動,保持心情舒暢。
  5. 患者應定期複查,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