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毒註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毒注

毒注,又稱爲鬼毒,是一種疾病。在《諸病源候論·毒注候》中記載:“毒指的是鬼毒之氣,因飲食進入人體內,有時上至喉間,感覺像有物體,吞下後無法吐出;有時在身體內遊走,疼痛感如同針刺般,持續時間較長,因此稱之爲毒注。”

毒注是一種疾病,其特點是腹痛劇烈,感覺疼痛部位遊走不定,有如針刀刺痛。

治療毒注主要以清熱解毒、行氣止痛爲主。可以使用大黃、黃連、黃芩等清熱解毒的藥物,配合香附、延胡索等行氣止痛的藥物,例如大黃-黃連-黃芩湯。對於疼痛劇烈的情況,可添加烏梅、木香等止痛藥物。

預防毒注應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避免過度進食。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
毒注的危害是,如果不及時治療,毒素會逐漸侵入人體,導致全身多個系統受損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出現毒注的症狀,應立即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