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產後余血上搶心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產後余血上搶心痛

病證名,出自《婦人大全良方》卷二十,為產後常見病證之一。其病因主要為產後氣虛,兼挾宿冷,寒邪與餘血相搏,凝滯不行,氣機逆亂,血隨氣上衝心胸,發為心痛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氣虛為本:產後氣血耗傷,正氣不足,運行無力,血行遲緩而易瘀滯。
  2. 寒凝血瘀:產後胞宮空虛,風冷之邪乘虛內侵,寒性凝滯,與餘血相結,阻滯脈絡。
  3. 氣逆上衝:血瘀內停,氣機不暢,升降失常,瘀血隨逆氣上攻心胸,發為劇痛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心胸部位悶痛,甚則胸痛徹背,痛勢急迫。
  • 可伴面色青白、四肢不溫、舌質黯或有瘀斑、脈沉澀或弦緊等寒凝血瘀之象。

治法與方藥

  • 治則:溫經散寒、活血化瘀、降逆止痛。
  • 主方
    • 大巖蜜湯(《千金要方》):
      組成: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乾薑、吳茱萸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。
      方義:當歸、川芎活血行瘀;乾薑、吳茱萸溫散寒邪;芍藥緩急止痛;甘草、大棗調和中焦。全方共奏溫通散寒、化瘀止痛之效。
    • 若瘀血甚者,可選生化湯加減,以活血化瘀為主;寒邪重者,酌加肉桂、附子以增強溫陽之力。

相關鑑別

  • 產後心痛:泛指產後心胸疼痛,病因包含血虛、血瘀、寒凝等,範圍較廣;而「余血上搶心痛」特指瘀血挾寒上衝所致,痛勢更為急劇。

古籍補充
《醫宗金鑑·婦科心法》提及:「產後血上攻心,乃惡露不盡,冷氣搏血,凝結而成。」強調惡露排出不暢與寒邪共為致病關鍵,治法當以溫通瘀滯為先。

此證以「寒凝血瘀、氣逆上衝」為核心病機,臨床需辨明虛實寒熱,方能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