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查奕蕓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查奕蕓,字石田,清代浙江海寧人,為乾嘉時期重要醫家。其學術淵源可追溯至《內經》《傷寒》體系,尤重藥物性味與經絡辨證之結合,展現清代中期醫家「尊經崇古」的學術特徵。
所著《醫必本經論》呈現鮮明的經典詮釋特色,書中強調「藥性必溯《本經》,治法不離氣化」,系統整理《神農本草經》藥物分類體系,並融入張元素「藥物歸經」理論,提出「五運六氣用藥綱目」,反映清代醫家對運氣學說的臨床化運用。
《證治要訣》十二卷為其臨證心得,首創「三焦分治」與「六經互參」的辨證模式,書中詳載瘟疫診療專篇,記錄嘉慶年間江浙地區「時毒發斑」案例,運用犀角地黃湯合白虎加入參湯化裁,體現溫病學說與傷寒理論的融合趨勢。
查氏對脈學尤具獨見,在《醫必本經論》附篇「診脈雜說」中提出「浮沉候氣血,遲數辨陰陽」的簡要綱領,並發展「左手候三焦相火,右手察中州脾土」的特殊診法,影響晚清浙江醫派脈學發展。其學術在道光年間經門人沈汝孝輯為《石田醫案》流傳,現存抄本藏於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