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慘淒殘賊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慘淒殘賊
慘淒殘賊是中醫經典《黃帝內經》中記載的特定氣候狀態,源於《素問·氣交變大論》篇:「春有慘淒殘賊之勝,則夏有炎暑燔爍之複。」此概念完整呈現了中醫「五運六氣」學說中氣候異常與人體健康的深刻關聯。
名詞解析
慘淒殘賊由四字組成,各具深意:
- 慘:寒冷嚴酷之意,形容氣候異常凜冽
- 淒:蕭瑟淒涼之狀,描述生機衰退景象
- 殘:摧殘損害之效,指對生物的危害
- 賊:暗中傷害之性,喻其隱微致病特性
在中醫理論中,此詞特指春季反常出現的類秋殺伐之氣,即本當溫煦生發的春季,卻出現秋季特有的肅殺寒涼氣候。
五運六氣背景
按照五運六氣理論,正常春季應屬厥陰風木主令,其氣當溫和升發,促進萬物生長。而「慘淒殘賊」代表六淫中的燥氣與寒氣異常來襲,形成五行中金氣太過克木的異常氣候。
《素問·五運行大論》云:「其性為涼,其德為清,其用為固,其色為白,其化為斂...其令燥,其變肅殺。」這正是對慘淒殘賊本質的寫照—本屬秋季的收斂肅殺之氣反常出現在春季。
病理機制
從臟腑關係論,此現象導致:
- 肝木受郁:春季應肝,反常肅殺之氣抑制肝氣升發
- 肺金乘肝:燥金之氣過盛反侮肝木
- 氣機逆亂:生發之令受阻,全身氣血運行失序
《靈樞·順氣一日分為四時》指出:「逆其氣則病。」春季遭秋氣侵襲,必致「歲木不及,燥迺大行」的病理狀態。
臨床表徵
此氣候條件下易見以下病候:
- 外感病:寒燥合邪,症見惡寒無汗、咳嗽咽乾
- 情志病:肝郁表現為脅脹、抑鬱易怒
- 消化失常:木不疏土致食少腹脹
- 經脈病:風池、風府等處痹痛
元代醫家朱震亨在《格致餘論》中論述類似病機:「春月陽氣方升,霜雹降之,則草木為之摧折。」
治則治法
針對此氣候致病,當遵循:
- 抑金扶木:歛降過盛金氣,助肝氣升發
- 調和營衛:加強衛外功能,抵禦非常之氣
- 潤燥兼施:既清燥又防過用寒涼傷陽
經典方劑可考慮:
- 桑菊飲加減:清輕透邪
- 逍遙散化裁:疏肝解郁
- 生脈散配合:益氣潤燥
預防思想
《內經》強調「上工治未病」,面對氣候異常當:
- 提前察覺氣運變化
- 適時調整起居作息
- 選擇相應飲食調養
- 保持情志平和
清代名醫葉天士在《臨證指南醫案》中多處體現對異常氣候致病的辨治思路,可作為理解慘淒殘賊致病規律的延伸參考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