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毒聾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毒聾

毒聾為中醫病名,屬耳聾範疇,其病因多由膿毒瘀血壅滯耳竅,致使氣血運行受阻,清竅失養而成。此症常見於熱毒熾盛或外傷感染後,邪毒內蘊,上攻耳絡,導致耳竅閉塞,聽覺功能受損。

病因病機

  1. 熱毒壅盛:多因外感風熱邪毒,或內生火熱之邪,循經上擾耳竅,灼傷脈絡,化腐成膿,阻塞耳道。
  2. 瘀血阻絡:耳部外傷或久病入絡,氣滯血瘀,瘀血與膿毒互結,壅塞耳竅,使氣血不能上榮。
  3. 濕熱蘊結:脾胃濕熱內蘊,循足少陽膽經上犯耳竅,濕濁與熱毒膠結,腐蝕血肉,化生膿液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耳部脹痛或刺痛,聽力驟降或漸失。
  • 耳內或有膿血滲出,質稠腥臭。
  • 伴頭暈目赤、口苦咽乾、煩躁易怒等肝膽火熾之象。
  • 舌質紅或暗紫,苔黃膩,脈弦數或澀。

治法方藥
治宜 清熱解毒、涼血通絡,佐以化瘀開竅。

  • 主方:以 龍膽瀉肝湯通竅活血湯 加減化裁。
    • 龍膽瀉肝湯:瀉肝膽實火、清下焦濕熱,針對熱毒上攻。
    • 通竅活血湯:活血化瘀、通絡開竅,適用於瘀血阻滯耳竅。
  • 加減
    • 膿液多者,加 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 以增強解毒排膿之力。
    • 瘀血甚者,酌加 丹參、赤芍 以助活血散結。
    • 濕重者,佐 茯苓、澤瀉 以利濕化濁。

其他療法

  • 針灸:取 聽會、翳風、中渚、太衝 等穴,以疏泄肝膽、通絡啟閉。
  • 外治:以 黃連滴耳液金銀花露 清洗耳道,清熱解毒。

毒聾之證,貴在辨明熱毒與瘀血之輕重,及時清解疏導,以防耳竅久閉難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