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不得偃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不得偃臥

證名,指無法仰天平臥之症狀,又稱「不能正偃」。此證多因肺氣壅盛或胃中不和,導致氣機上逆,迫肺而致。《素問·病能論》云:「肺者臟之蓋也,肺氣盛則脈大,脈大則不能偃臥。」意指肺居五臟之頂,若肺氣壅滯,氣道受阻,則仰臥時更覺氣逆不舒,故患者難以平躺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肺氣壅盛:肺主宣發肅降,若外感風寒或痰熱內蘊,使肺氣失于宣肅,氣機壅滯,逆而上衝,迫使患者難以平臥。常見於哮喘、肺脹等疾。
  2. 胃中不和:胃氣以降為順,若飲食不節或脾胃虛弱,導致胃氣上逆,間接影響肺氣宣降。《靈樞·經脈》提及「胃不和則臥不安」,若胃氣上逆迫肺,亦可致不得偃臥。
  3. 水氣凌心射肺:水腫或風水病患者,水濕內停,上犯心肺,使肺氣受迫,仰臥時水氣更易上逆,加重症狀。如《金匱要略》所述「咳逆倚息,短氣不得臥」,即屬此類。

相關病症

  • 風水:多因風邪犯肺,水濕泛溢,症見浮腫、氣促,臥則水氣上迫,故不得偃臥。
  • 哮喘:痰氣交阻,肺失宣降,平臥時痰涎壅塞氣道,使喘促加劇。
  • 肺脹:久病肺虛,痰瘀互結,肺氣壅滯,臥則氣逆更甚。

中醫辨治要點

  • 肺氣壅盛者:治宜宣肺降氣,方如麻杏石甘湯或葶藶大棗瀉肺湯。
  • 胃氣上逆者:當和胃降逆,方選旋覆代赭湯或半夏厚朴湯。
  • 水氣凌肺者:需利水消腫、宣肺平喘,可用越婢加朮湯或五苓散加減。

此證與臟腑氣機密切相關,臨床須辨明病位病性,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