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毒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毒痢,中醫病名。因熱毒所致的痢疾。見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十二。多由飲服冷熱酒醴酰醢,縱性恣欲,房室勞逸,致損精血,腸胃枯澀,久積冷熱,遂成毒痢。其證痢下五色膿血,或如爛魚腸,或如豚肝,心煩,腹痛如絞。治宜清熱解毒涼血,方用茜根丸、三黃熟艾湯加忍冬藤、白頭翁、馬齒觴等(《世醫得效方》卷六)。本病見於重症中毒性菌痢、急性腸道阿米巴痢疾、壞死性腸炎、沙門氏菌屬食物中毒等疾患。參見痢疾、熱毒痢條。
毒痢,又稱熱毒痢,是一種由熱毒所致的痢疾。其發病原因多為飲食不潔,食用生冷、不潔食物,或過食辛辣、油膩食物,導致腸胃積熱,濕熱內蘊,久而化火,灼傷腸道,出現痢疾症狀。
毒痢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腹痛、腹瀉、里急後重、膿血便、發熱、煩躁、口渴、舌紅苔黃、脈滑數等。
毒痢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涼血止痢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- 黃連解毒湯: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大黃、赤芍、梔子、水牛角粉、芒硝。本方具有清熱解毒、瀉火通便的功效,適用於熱毒痢疾,症見腹痛、腹瀉、里急後重、膿血便、發熱、煩躁、口渴、舌紅苔黃、脈滑數等。
- 三黃熟艾湯:大黃、黃芩、黃連、艾葉、白礬。本方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痢的功效,適用於熱毒痢疾,症見腹痛、腹瀉、里急後重、膿血便、發熱、煩躁、口渴、舌紅苔黃、脈滑數等。
- 茜根丸:茜根、赤芍、黃連、黃芩、大黃、芒硝。本方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痢的功效,適用於熱毒痢疾,症見腹痛、腹瀉、里急後重、膿血便、發熱、煩躁、口渴、舌紅苔黃、脈滑數等。
毒痢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飲食宜清淡,不宜食用生冷、不潔食物。
- 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手,不吃不潔食物。
- 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便秘。
-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- 如有痢疾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