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毒火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毒火喉
毒火喉為中醫病名,指因梅毒邪毒蘊結,上攻咽喉所致之咽炎、喉炎,屬中醫「喉科瘡瘍」範疇。其病機多與穢毒內侵、火熱熾盛相關,臨床以咽喉潰爛、疼痛劇烈、黏膜紅腫糜爛為主要特徵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此症多因不潔交合或母體遺傳,致「霉瘡穢毒」(梅毒之邪)內伏,久蘊化火,毒火循經上灼咽喉。毒火與濕熱相搏,腐蝕黏膜,故見咽喉潰瘍、膿血分泌物;若毒邪深陷,可致軟腭穿孔或喉部結構損毀,屬「楊梅結毒」之重症表現。
臨床表現
- 咽喉症狀:咽喉灼痛,吞嚥困難,黏膜深紅色潰瘍,表面覆蓋黃白色腐膜,嚴重者潰瘍深大,甚則穿透軟腭。
- 全身兼症:可伴發熱、口臭、淋巴結腫硬(中醫稱「橫痃」),舌質紅絳,苔黃膩,脈滑數或弦數。
- 病程演變:初期多實熱證,久病則耗傷陰血,轉為虛火夾毒,潰瘍難癒。
中醫辨證分型
- 毒火熾盛證:咽喉紅腫潰爛劇痛,腐膜密布,伴高熱煩渴,便秘尿赤,治宜瀉火解毒,方選「黃連解毒湯」合「五味消毒飲」加減。
- 濕毒蘊結證:潰瘍滲液黏稠,周圍腫脹,頭身困重,苔黃膩,治宜清熱化濕解毒,方用「龍膽瀉肝湯」加土茯苓、金銀花。
- 陰虛毒戀證:潰瘍色暗紅,久不癒合,午後低熱,舌紅少苔,治宜滋陰降火解毒,方選「知柏地黃丸」合「五寶散」。
外治法
- 吹藥:以「珠黃散」、「冰硼散」吹患處,清熱化腐生肌。
- 含漱:用「金銀花露」或「甘草湯」漱口,解毒斂瘡。
相關名詞辨析
- 天空(天窗):古醫籍中指喉部潰瘍穿孔後形成之空洞,屬毒火喉晚期併發症,需與肺癆喉瘡(肺陰虛型喉潰瘍)鑑別。
此症古籍多載於《瘍醫大全》、《外科正宗》等,強調「解毒透邪」為治療核心,後世醫家結合「驅梅」專藥如土茯苓、輕粉(外用)等,豐富其治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