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表邪入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表邪入裡,病證名。指先病表證,表邪不解,內傳入裡的證候。多因邪盛正虛或治療失當所致。例如表證本有惡寒發熱,若不惡寒反惡熱,煩渴,小便黃赤,苔黃燥等,即為表邪入裡。

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曰:“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”。表邪入裡,是指邪氣從表入裡,侵犯人體內臟的病證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、惡寒、頭痛、身痛、無汗、口渴、煩躁、小便黃赤、舌苔黃燥等。

表邪入裡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外邪侵襲:外邪侵襲人體,如風寒、風熱等,若正氣不足,不能抵禦外邪,則邪氣由表入裡,侵犯人體內臟,引起表邪入裡的病證。
  2. 內生之邪:如飲食不節、勞倦過度等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生內生之邪,內生之邪由表入裡,侵犯人體內臟,引起表邪入裡的病證。
  3. 治療失當:若治療表證不當,或治療時間過長,或治療過急,均可導致表邪入裡。

表邪入裡的治療,應以解表散邪、清熱利尿為主。可選用麻黃湯、桂枝湯、白虎湯等。

表邪入裡的預防,應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2. 飲食清淡,不吃生冷油膩之物。
  3.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4.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
  5. 定期進行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
表邪入裡是中醫常見的病證,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,治療方法也因人而異。因此,在治療時,一定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辨證施治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