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表實裡虛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表實裡虛證

表實裡虛證為中醫辨證中的一種複合證候,意指患者同時具備「表實證」與「裡虛證」的臨床表現。此證多因患者正氣不足,復感外邪,或表證期間誤用攻下法,導致邪氣未除而正氣已傷所致。其特徵在於外有實邪束表、內有臟腑氣血虧損的病理矛盾,呈現虛實夾雜之象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正虛外感:素體氣虛、陽虛或陰血不足者,衛外不固,易受風寒等外邪侵襲。邪客肌表,正氣無力驅邪,形成表實(邪盛)與裡虛(正衰)並存。
  2. 誤治傷正:表證(如風寒束表)階段過早使用瀉下法(如承氣湯類),表邪未解而裡氣先虧,脾胃受損,轉為表實裡虛之證。
  3. 久病失調:慢性疾病耗傷氣血,復感外邪,內外合病而呈本虛標實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表實證:惡寒明顯、發熱無汗、頭身疼痛、脈浮緊,舌苔薄白。
  • 裡虛證:面色萎黃、神疲乏力、氣短懶言、食少便溏,或心悸怔忡;若偏陰虛則見口乾咽燥、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
二者相兼時,可能出現「惡寒伴倦怠」「身痛而納呆」等矛盾症狀,脈象常見浮取緊而沉取弱。

鑑別診斷

需與單純表寒證(無裡虛表現)、裡虛兼表證(以虛為主,表證輕微)區分。此證關鍵在於表邪與裡虛皆顯著,且病程中多有正氣受損史。

治療原則

以「解表為主,兼顧扶正」為大法,需避免過汗傷陰或過補留邪。

  • 解表:依寒熱選方,風寒者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(溫陽解表),風熱者酌加薄荷、銀花等輕清之品。
  • 補裡:氣虛合四君子湯,血虛配當歸、熟地,陽虛加乾薑、肉桂,陰虛佐麥冬、玉竹。

經典論述

《傷寒論》所述「太陽病,下之微喘者,表未解故也,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」,即為表證誤下後表邪未盡、裡氣已傷的例證,體現解表與調和裡氣並行的思路。

此證反映中醫「邪正相爭」的動態病理,臨床須細察表裡權重,靈活調整治法與藥量比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