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表熱不得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表熱不得臥

表熱不得臥為中醫證名,指因外感風寒邪氣鬱滯於太陽、陽明或少陽經,化熱擾神而致不寐的病症。其機理在於外邪客表,正邪相爭,氣機鬱阻,鬱而化熱,熱擾心神,故見煩熱難眠。此證分屬三陽經,臨床表現與治法各異。

病因病機

外感風寒初侵入體,若未能及時疏解,邪氣鬱而化熱。太陽主一身之表,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,少陽主樞機,邪鬱此三經,皆可致熱擾心神,發為不寐。《症因脈治》明確指出三經表熱不得臥之異:

  1. 太陽表熱:風寒鬱於太陽,營衛失和,發熱身痛,無汗煩躁,臥不安穩。
  2. 陽明表熱:邪入陽明經表,熱壅經脈,見目痛鼻乾、身大熱,熱盛擾神而不得臥。
  3. 少陽表熱:邪客少陽,樞機不利,寒熱往來,氣機升降失調,故臥寐難安。

臨床表現與辨治

根據邪鬱經絡不同,治法亦異:

  • 太陽表熱不得臥

    • 症狀:發熱、惡寒、頭身疼痛、無汗煩躁、不得安臥。
    • 治法:辛溫解表,發汗散邪。
    • 方藥:北方冬月多用麻桂湯(麻黃、桂枝等),以開腠理、透邪外出;南方或春夏可酌減辛溫,佐以輕清透表之品。
  • 陽明表熱不得臥

    • 症狀:前額痛、鼻乾、目痛、身熱汗出不暢、煩渴難眠。
    • 治法:清解陽明經表之熱。
    • 方藥:乾葛升麻湯(葛根、升麻、白芍等),取葛根升陽解肌,透邪外達。
  • 少陽表熱不得臥

    • 症狀:寒熱往來、胸脅滿悶、心煩喜嘔、臥寐不安。
    • 治法:和解少陽,調暢樞機。
    • 方藥:小柴胡湯(柴胡、黃芩、半夏等),疏解少陽鬱熱,復其升降之職。

與其他不寐證之鑑別

表熱不得臥屬外感不寐,與內傷所致之心脾兩虛、陰虛火旺等不同。內傷者多伴氣血陰陽虧虛之象,如心悸怔忡、潮熱盜汗;而表熱不得臥必見外感表證,如發熱、惡寒、脈浮等,且病程較短。

此證反映中醫「六經辨證」之精微,臨證須詳察病位、病性,方能藥到病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