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表寒裡熱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表寒裡熱證探析
表寒裡熱證,乃中醫辨證之重要證型,指患者同時兼具表寒與裡熱之病理表現,屬「寒熱錯雜證」範疇。此證多見於外感病傳變過程,或素體陰陽失衡者復感外邪,臨床辨治需明察病機,方能藥證相符。
病因病機
- 外邪傳裡化熱:風寒之邪初客肌表,未及解散,隨經入裡鬱而化熱,形成表寒未除而裡熱已生之勢。
- 內有伏熱復感寒邪:患者素體陽盛或宿有痰熱、食積等裡熱內蘊,再遭寒邪外襲,致外寒內熱互相搏結。
- 治療失當:表證階段過用辛溫發汗,或因誤下致邪熱內陷,而表證猶存。
臨床表現
- 表寒證候:惡寒重、發熱輕、頭身疼痛、無汗、脈浮緊等太陽傷寒表實之象。
- 裡熱證候:兼見煩渴、咽痛、痰黃稠、小便短赤、大便乾結、舌質紅苔黃等陽明或少陽熱盛之徵。
證候辨析
此證須與單純表寒證、表熱裡寒證鑑別:
- 單純表寒證:無裡熱見症,純現風寒束表之候。
- 表熱裡寒證:外見發熱重惡寒輕之表熱,內有腹痛便溏等中焦虛寒,二者病機相反。
治法方藥
治法當遵循「表裡雙解」原則,以解表散寒與清泄裡熱並舉。傳統方劑如:
- 大青龍湯(《傷寒論》):麻黃、桂枝解表寒,石膏清裡熱,適用於表寒重而裡熱初起者。
- 防風通聖散(《宣明論方》):集解表、清熱、攻下於一方,適於表寒輕而裡熱壅盛兼便秘者。
- 柴葛解肌湯(《傷寒六書》):柴胡、葛根透邪外出,黃芩、石膏清瀉裡熱,宜於寒鬱化熱見口苦煩渴者。
病機演變
若失治誤治,表寒可全入裡化熱轉為純裡熱證;或裡熱耗氣傷陰,轉為陰虛內熱證。另有少陽樞機不利,呈現「半表半裡」之少陽病者,當以和解為治,不屬本證範疇。
此證充分體現中醫「整體辨證」思維,須據寒熱比重、病位淺深靈活施治,方能切中肯綮。歷代醫家如程國彭《醫學心悟》強調「傷寒主治四字論」中「表裡寒熱」之辨,正為此類複雜證候提供辨治綱領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