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真神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真神(經穴名)
出處與歸經
真神為經穴名,首載於《針灸甲乙經》,屬足少陽膽經。此穴位於頭部,具疏通膽經氣機、清利頭目之效,臨床多用於頭面及神志疾患。
定位與解剖
- 體表定位:當前髮際上0.5寸,神庭(督脈)與頭維(足陽明胃經)連線的內三分之二與外三分之一交點處。
- 局部解剖:
- 神經分佈:額神經外側支(三叉神經分支),主司額部感覺。
- 血管分佈:顳淺動靜脈額支與額動靜脈外側支,為頭皮供血通路。
主治病症
- 頭面疾患:
- 頭痛:尤擅緩解膽經循行之側頭部脹痛。
- 目眩:與膽火上擾或氣血不足相關者。
- 頸項強急:輔治風寒或痰瘀阻滯所致之項背拘緊。
- 神志病證:癲癇、驚悸,屬膽經鬱熱或痰蒙清竅者。
- 現代應用:眶上神經痛、血管性頭痛等,可配穴使用。
針刺與灸法
- 針刺法:
- 方向:沿皮刺(平刺)0.3-0.5寸,避開顱骨。
- 手法:輕捻轉緩進針,得氣後留針15-20分鐘。
- 灸法:
- 艾條溫和灸5-10分鐘,適用於虛寒性頭痛。
配伍與機理
- 配風池、太陽:增強疏風清頭目之效,治偏頭痛。
- 配百會、神門:調神定志,用於癲癇輔助治療。
- 中醫理論:膽經「主決斷」,真神穴可調膽腑功能,瀉火寧神,故對膽熱擾神或經氣不舒之證尤宜。
補充說明
此穴與「本神」穴(同屬膽經,位於前髮際上0.5寸,神庭旁3寸)功能相近,然本神偏安神,真神長於疏泄膽經鬱熱,臨床須辨證取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