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督脈絡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督脈絡
督脈絡為中醫十五絡脈之一,出自《靈樞·經脈》。其別脈名為「長強」,起於尾閭骨端之長強穴,沿脊柱兩側上行至項部,並散布於頭部;下行之支脈則分佈於肩胛左右,與足太陽膀胱經相銜接,並深入貫通脊柱兩旁之肌肉(膂)。
經脈循行與功能
督脈絡的循行路徑與督脈本經密切相關,兼具聯絡與調節作用。其主幹沿脊柱上行,與督脈共同統攝一身之陽氣,故有「陽脈之海」之稱。此絡脈散佈頭部,與腦、髓相連,反映其與神志活動及頭面官竅功能相關;下行分支聯繫足太陽膀胱經,強化了陽經之間的氣血輸布,尤其影響背腰部及下肢的經氣運行。
病理表現
督脈絡病變可分虛實兩類:
- 實證:多因外邪侵襲或氣血瘀滯,導致經脈拘急,表現為脊柱強直、轉側不利,甚則角弓反張,與《素問·骨空論》所述「督脈為病,脊強反折」相呼應。
- 虛證:常因氣血虧虛或陽氣不足,絡脈失養,可見頭部昏沉、眩暈搖晃,或頸項軟弱無力,此與督脈絡「上頭散項」的循行特點直接相關。
與他經關係
督脈絡與足太陽膀胱經的別走關係,體現了中醫「經絡相貫」的理論。膀胱經主一身之表,督脈絡通過與其銜接,進一步調節背腰部氣血,並影響太陽經所主的體表衛氣功能。此外,督脈絡深入膂肌(脊柱旁肌肉群),與《難經》所言「督脈者,起於下極之俞,並於脊裡」相合,強化了其對軀幹運動功能的影響。
臨床意義
督脈絡的理論廣泛應用於針灸與推拿治療。如長強穴既是督脈絡起點,亦為督脈之絡穴,刺激該穴可調節督脈氣血,用於治療腰脊強痛、癲癇等症;而頭項部的絡脈散布區域,常配合百會、風府等穴,以改善頭暈、神疲等虛性症狀。
此絡脈的循行與病候,不僅體現中醫「經絡內屬臟腑,外絡肢節」的整體觀,亦為理解背腰部及頭項部疾病提供重要理論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