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敗血衝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敗血衝胃

敗血衝胃為中醫婦科病症之一,屬「產後三沖」範疇,首見於《張氏醫通》。此症多因產後惡露不暢,敗血(瘀滯之血)不得下行,反而上逆衝犯胃脘所致。其病機主要與產後氣血失調、經脈空虛相關,瘀血內阻,胃氣失和,遂生諸症。

臨床表現

患者常見脘腹脹滿疼痛,嘔惡悶絕,甚則嘔吐不休,伴有面色晦暗、舌質紫黯或有瘀斑、脈沉澀等瘀血內停之象。若瘀久化水,則可能見腹脹如鼓、小便不利等症,此時病勢轉深,需急治之。

治法與方藥

  1. 初期調治
    若敗血初犯胃腑,症見脹滿嘔惡,可用《張氏醫通》所載「平胃散」加生薑、肉桂以溫中和胃、降逆化瘀。平胃散(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)本為燥濕運脾之劑,加入薑、桂則增強溫通之力,助瘀血消散。
  2. 瘀重嘔逆
    若藥後未效,或敗血鬱結較甚,可選「來复丹」(硫黃、硝石、玄精石、五靈脂、青皮、陳皮)以通陽破瘀。此方辛溫走竄,能通徹上下,開結導滯,適用於陰寒瘀阻之重證。
  3. 瘀血化水
    若瘀血內停日久,化為水濕,症見腹脹、小便不利,當用《金匱要略》「下瘀血湯」(大黃、桃仁、蟅蟲)逐瘀通經,使瘀去水消。此方藥力峻猛,專攻下焦瘀結,適用於實證明顯者。

辨證要點

敗血衝胃需與其他產後病鑑別:

  • 衝心:以神昏譫語、煩躁不寧為主,病位偏上。
  • 衝肺:見氣喘咳逆,面黑欲絕,屬瘀血犯肺。
    敗血衝胃則以中焦症狀為核心,結合產後病史及舌脈,不難辨識。

此症治療首重化瘀和胃,兼顧產后體虛特質,用藥宜通補並施,避免過伐正氣。歷代醫家強調「瘀去則胃和」,故活血化瘀為關鍵,然須隨證權衡緩急,灵活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