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敗血衝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敗血衝肺
敗血衝肺為中醫婦科病名,屬「產後三沖」證候之一,首見於清代醫家張璐所著《張氏醫通·卷十一》。此證多因產後惡露排泄不暢,瘀血內停,逆衝上犯於肺所致,屬產後危急重症範疇。
病因病機
本證核心病機為「瘀血上衝,肺氣壅逆」。產後惡露本應下行排出,若因寒凝、氣滯或氣虛推動無力,導致惡露當下不下,或下而不盡,瘀血內阻胞宮。瘀久化熱,血熱搏結,循衝脈上逆,犯及肺臟。肺主氣司呼吸,瘀熱壅肺則氣機升降失常,引發諸症。
臨床表現
典型症狀包括:
- 胸悶煩躁:瘀熱內擾,肺氣不宣,胸中窒悶,兼見心神不安。
- 面赤氣急:血熱上蒸,面部潮紅;肺失肅降,呼吸急促甚則喘逆。
- 嘔逆鼻衄:衝脈隸屬陽明,瘀熱上衝可致胃氣不降而嘔吐;熱迫血妄行則鼻衄。
- 或伴見咳嗽痰血,舌質紫暗、邊有瘀斑,脈弦數或澀。
治法方藥
治療以「降氣化瘀,清熱平衝」為原則,分輕重緩急用藥:
主方:二味參蘇飲
- 組成:人參(補元氣以助行瘀)、蘇木(活血祛瘀,降氣平衝)。
- 方義:人參益氣扶正,防化瘀傷正;蘇木專入血分,善消產後瘀滯,兼能降氣。二藥配伍,標本兼顧。
重症加減:
若瘀熱熾盛,症見大便秘結、煩躁譫語,可加芒硝鹹寒軟堅,瀉熱通腑,導瘀熱下行。若兼痰熱膠結,可佐竹茹、枇杷葉清肺化痰;鼻衄甚者加白茅根、側柏葉涼血止血。
鑒別診斷
需與「敗血衝心」「敗血衝胃」區別:
- 敗血衝心:以神志異常為主,如妄言譫語、驚悸不寧。
- 敗血衝胃:以脘腹脹痛、嘔吐頻作為特徵。
三者皆屬瘀血為患,但所犯臟腑不同,治法各異。
古籍文獻補充
《醫宗金鑒·婦科心法要訣》進一步指出:「產後惡露不下,結成血塊…上衝心胸疼痛,名曰血暈。」強調瘀血阻塞與氣機逆亂的關係。臨床辨證時須細察瘀血程度及兼夾病邪(如寒、熱、痰),靈活化裁方可收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