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癬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白癬痺

白癬痺為中醫喉科病症之一,多因風邪外襲、肺氣閉鬱所致。其病機主要為外邪侵襲肺衛,導致肺氣宣降失常,鬱熱上壅咽喉,氣血運行不暢,故而喉內色呈暗紅,並現白點。《喉科種福》卷五記載:「喉內紅色暗而不解,於暗紅色中,現出白點,疼痛而癢。」可知其臨床特徵為咽喉暗紅,散見白點,伴有疼痛及瘙癢感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風邪犯肺:風熱或風寒之邪外襲,首犯肺衛,肺失宣肅,邪熱上攻咽喉。
  2. 肺氣鬱閉:肺主氣,司呼吸,若氣機壅滯,則咽喉為之不利,氣血瘀滯而現暗紅。
  3. 痰熱鬱結:邪熱煉津成痰,痰熱互結於咽喉,故現白點,甚則疼痛瘙癢。

治療方藥

內治法

以宣肺解鬱、清熱解毒為主,常用方劑如《喉科種福》所載之廣筆牛子湯加減。該方以牛蒡子疏風清熱利咽,廣藿香芳香化濕,配伍連翹、薄荷等藥,共奏疏風透邪、清熱解毒之效。若痰熱明顯,可加浙貝母、瓜蔞以化痰散結;若熱毒熾盛,可加黃芩、梔子以增強清熱之力。

外治法

外用礬精散吹喉,以解毒消腫、祛腐生新。礬精散以白礬為主藥,具收斂解毒之效,輔以冰片清熱止痛,適用於咽喉腫痛、白點散布之症。

辨證要點

白癬痺需與其他喉科病症鑑別,如白喉(疫癘之毒所致,喉現灰白假膜,屬烈性傳染病)及乳蛾(扁桃體腫脹化膿)。白癬痺之白點散在,咽喉暗紅,疼痛伴癢,與白喉假膜緊附、不易拭去有別,亦不同於乳蛾之局部化膿腫痛。

總結

白癬痺屬中醫喉科風熱鬱肺之證,治宜疏風清熱、解毒利咽,內外兼治可收良效。其辨證關鍵在於觀察咽喉色澤及白點分佈,結合全身症狀,區分風熱、痰熱等不同證型,隨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