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喉治法忌表抉微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《白喉治法忌表抉微》探賾

【典籍溯源】
此書為清代喉科要籍,又名《白喉忌表抉微》或《白喉治法抉微》,成書於光緒十七年(1891年),著者耐修子彙整鄭梅澗《重樓玉鑰》與張紹修《時疫白喉捷要》二家學說,參以臨證心得編撰而成。全書一卷,專論白喉證治,力倡「忌表」(禁用辛溫發散)之說,主張「養陰清肺」為正治,對晚清至民國初年白喉治療影響深遠。

【學術核心】

  1. 病因病機闡釋
    耐修子承襲溫病學派觀點,認為白喉屬「燥火疫毒」,多因少陰伏熱、外感時厲,循經上灼咽喉,陰液耗傷而致喉間白腐。其病位雖在肺系,實與少陰腎經密切相關,所謂「金囚木旺,水虛火熾」,揭示標在肺燥、本在腎陰虧虛之病理特徵。
  2. 治療禁忌——「忌表」精義
    書中嚴斥當時醫家囿於「喉證屬風寒」而妄投麻黃、桂枝等辛溫表散之弊,指出:「一表則白霾頓陷,毒歸心包」——發汗不僅劫傷陰液,更引邪內陷,致生驚厥、喘脫之變。此論呼應吳鞠通「溫病忌汗」思想,確立「存陰為第一要義」的治療準繩。
  3. 養陰清肺法要
    主方以《重樓玉鑰》養陰清肺湯(生地、麥冬、玄參、丹皮、白芍、貝母、薄荷、甘草)為宗,重在滋腎水、瀉伏火、潤肺金。耐修子尤重藥物配伍:

    • 生地、玄參:壯水制火,直清少陰熱毒
    • 丹皮、白芍:涼血散瘀,防熱毒煉血成瘀
    • 薄荷:辛涼透達,取代辛溫發散之弊
      此法兼顧標本,體現「補北方、瀉南方」的五行制化思想。

【驗方擷英】
書中收錄多首效驗方劑,如:

  • 青龍白虎湯:橄欖、生蘿蔔煎服,清熱利咽,預防白喉
  • 神仙活命湯:犀角、梔子、板藍根等,治熱毒熾盛證
  • 吹喉藥:西瓜霜、西黃等外用散劑,直接解毒消腐

【版本流傳】
此書刊行後廣為流布,清代有聚豐坊、文瑞樓等數十種木刻本;民國時期上海廣益書局、千頃堂書局等多有石印本。其學說更融入《白喉全生集》等後世喉科文獻,成為白喉治療的重要範式。

【學術價值】
耐修子系統建構白喉的溫病理論框架,將「忌表」原則與養陰清肺法規範化,不僅糾正時弊,更豐富喉科辨證體系。書中強調「預審體質,察舌驗脈」的個體化治療思想,亦展現中醫「治未病」之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