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喉條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白喉條辨,又名《瑞安陳氏白喉條辨》,是清代陳葆善所著的喉科專著。全書共15條,包括白喉的病原、所中經絡、辨脈、辨色、手太陰、手少陽、手少陰三經病症治,救誤、善後、外治、禁忌等內容。

白喉條辨是一部系統論述白喉病因、病機、辨證論治的專著。陳葆善在書中指出,白喉是由“風毒”引起的,其病位在肺、喉、咽喉,主要症狀為咽喉腫痛、聲音嘶啞、喉間有白苔,舌苔白膩,脈浮緊。

陳葆善在治療白喉時,主張以清熱解毒、利咽消腫為主,並根據病情不同,分為風熱、風寒、痰熱、痰寒、陰虛等證型進行治療。

白喉條辨是一部臨床實用價值很高的著作,對後世的白喉治療有很大影響。

以下是白喉條辨原文:

白喉條辨

清·陳葆善撰

凡病之有表,必先有風,風之為病,其性善行而數變,故曰風為百病之長。風之所至,必先犯肺,肺主皮毛,風之入肺,則皮毛開泄,衛氣不固,外邪乘虛而入,則為外感之病。外感之病,其性急而易變,故曰風為百病之長。

白喉之病,其性急而易變,其病位在肺、喉、咽喉,其主要症狀為咽喉腫痛、聲音嘶啞、喉間有白苔,舌苔白膩,脈浮緊。

白喉的病因,主要有三方面:

一、風毒所致。風毒之邪,其性善行而數變,犯肺則為外感之病,犯喉則為內傷之病。

二、飲食不節。飲食不節,脾胃受傷,生痰生火,痰火上逆,犯肺犯喉,則為內傷之病。

三、感受寒邪。感受寒邪,寒凝於肺,肺氣不通,則為外感之病。

白喉的病機,主要有三方面:

一、風邪犯肺,肺氣失宣,衛氣不固,外邪乘虛而入,則為外感之病。

二、痰火上逆,犯肺犯喉,則為內傷之病。

三、寒凝於肺,肺氣不通,則為外感之病。

白喉的辨證,主要分為風熱、風寒、痰熱、痰寒、陰虛等證型。

風熱證:咽喉腫痛,聲音嘶啞,喉間有白苔,舌苔白膩,脈浮緊。

風寒證:咽喉腫痛,聲音嘶啞,喉間有白苔,舌苔白膩,脈浮緊。

痰熱證:咽喉腫痛,聲音嘶啞,喉間有黃色膿痰,舌苔黃膩,脈滑數。

痰寒證:咽喉腫痛,聲音嘶啞,喉間有白色痰液,舌苔白膩,脈滑緩。

陰虛證:咽喉腫痛,聲音嘶啞,喉間有少量痰液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
白喉的治療,主要以清熱解毒、利咽消腫為主。

風熱證:可用銀翹散加減。

風寒證:可用荊防散加減。

痰熱證:可用三黃散加減。

痰寒證:可用二陳湯加減。

陰虛證:可用生脈散加減。

白喉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一、注意個人衛生,保持口腔清潔。

二、避免接觸患者。

三、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白喉是一種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疾病,家長應提高警惕,做好預防工作。如果孩子出現咽喉腫痛、聲音嘶啞等症狀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