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一個凳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凳瘡

  1. 出處與病機
    凳瘡首載於《中藏經》卷三,屬「五丁」之一,其發病與熱毒內蘊、肺經風熱相關。《外科啟玄》卷二另稱「肺疔」,認為病位在肺,由肺熱熾盛,外發肌表所致。
  2. 症狀特徵
    初起發於右鼻下,形如粟米,根盤色赤而頂端泛白,伴麻木或痛癢交作。患者多見憎寒(畏寒)、頭重,此為熱毒壅滯、氣血不暢之象。若為肺疔,則兼咳嗽、胸悶等肺系症狀。
  3. 治法與方藥
  • 清熱解毒法:主用五味消毒飲(金銀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紫背天葵)加減,佐以連翹、黃連、黃芩等增強瀉火之力。
  • 清肺解毒法:若屬肺疔,以瀉白散(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、粳米)為基礎,加魚腥草、杏仁、浙貝母宣肺透邪。
  1. 古籍參照
    《中藏經》述其「根赤頭白」為熱毒外浮之候;《外科啟玄》強調肺絡受灼,須從肺論治。兩者皆以局部形色與全身症候辨證,體現中醫「外病內治」思想。(參見「肺疔」條)